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文化保存之國定重要民俗活動「東山迎佛祖」與「吉貝耍夜祭」


台南市東山區,一個大多是務農為主要產業的鄉鎮,人口不多,但卻是有堅定的民俗信仰。更加值得引以為傲的是,一個鄉鎮有兩個由文化部文化資產資產局所核定的「國家重要民俗」,這也是絕無僅有。依文化資產法第三條所述,本法所稱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而無形文化資產裡又解釋,民俗意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儀式、祭典及節慶。這就表示了東山區有著富饒且多元的民俗,且以漢族居多-「東山迎佛祖」與西拉雅族為主-「吉貝耍夜祭」之間有各自的獨立節慶卻也豐富了居民們日常文化生活和交流。
首先,要來談談東山區大多居民信仰的「碧軒寺」,也俗稱「大廟」,更是「東山迎佛祖」的主角。碧軒寺主嗣的是「觀音佛祖」(正二媽),係從白河鎮「火山碧雲寺」,由東山區民經觀音佛祖(正二媽)指示後,恭迎至東山並建立碧軒寺供奉。東山人為飲水思源,故於每年農曆12月23日,會以徒步的方式,將觀音佛祖(正二媽)護送回關仔嶺火山碧雲寺與寺內觀音佛祖團圓一起過新年,直至過完年後農曆正月初十再恭迎正二媽回駕到碧軒寺。 每年的正月初十是東山區的重要節日,東山街道上到處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家家戶戶擺滿香案準備迎接觀音佛祖(正二媽)從碧雲寺回到碧軒寺。這中間有各式各樣的民俗陣頭可以欣賞,也有學校的學生表演,更有堅定信仰的人們拿著香隨觀音佛祖的鑾轎後。這是還願也是信仰的堅定。這14.6公里的路程雖然不長,但常常是從凌晨起轎走到傍晚才有辦法入廟。在這之間,還不時的有常常的人龍排隊「鑽轎腳」,祈求平安、健康。我想,這就是大部分東山人一年裡重要的大事,「東山迎佛祖」。
再來,要說說「吉貝耍夜祭」,一個屬於西拉雅族吉貝耍部落的重要民俗活動,時間都在農曆九月初四晚上11點開始,祭祀祖靈的場域就在「大公界」。在吉貝耍部落,祖靈稱之為「阿立母」,這並不是指單一神靈,而是眾多祖靈的統稱。「阿立母」愛乾淨,所以進入「大公界」都需要拖鞋以示尊重。另外,祭品通常是檳榔和米酒,也不拿香和不燒金紙,這也很特別。「吉貝耍夜祭」是族人為了答謝祖靈一年來的庇佑和照顧,所舉辦的儀式。如果部落族人有向祖靈許願而達成的,也要在「夜祭」當天獻上一頭全豬還願。在獻豬還願有個程序,就是要在豬身上蓋上七尺二長的白布,表示這是獻給阿立母的祭品,別的鬼魂不得來搶食,這稱為「覆布禮」。夜祭的最高潮也是最隆重的儀式是「牽曲」,是由婦女族人盛裝打扮後圍圈圈、牽手唱歌給祖靈聽,向祖靈獻上最高的敬意,在此時更可以感受到夜祭的莊嚴神聖。
身為東山人,應知東山事,最起碼這是東山區裡一年裡的兩件大事。下次如果有空到東山探訪,也一起來感受這豐富且多元的民俗信仰吧!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走過88風災 再現永樂風華


    走入樸實的林邊小鎮,迎面而來的是熱情的笑臉和充滿古意的百年古厝。很難想像,多年前是曾是飽受風災、豪雨、海水潰堤之苦。然而,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讓這裡的居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的家園,進而守護家園。許多的蛻變也正一步一腳印的展開,讓「永樂」充滿在地生命力,也挑戰著未來的環境變異。
    「福記古厝」打從清光緒25年就見證著林邊小鎮的興衰和風雨,至今已有118年歷史。福記古厝的鎮宅之寶是「福祿壽三仙及原生梅花鹿」所繪製而成的佛聯,這有別於一般的祠堂佛聯。更充滿神奇的是當年88風災沖倒了佛聯的後牆一半,但是佛聯並沒有被沖走,至今仍屹立不搖的掛在古厝。除了這充滿傳說的佛聯外,走在古厝裡,也彷彿走入了時光的隧道中,穿梭在「瓶安」、「貓洞」、「紅眠床」、「虎紋」、「剪黏鯉魚」、「剪黏花朵」、「太師椅」,這也是不容錯過,值得細細品味一番。現在的古厝,可不只有這樣的功能,還發揮環境教育的功用,除了提供環教研習的參訪、導覽和解說外,也結合社區變成辦公場所。我相信只要有使用的場所就不會荒廢,就可以更進步、更多元發展,尤其是成為環境教育的場所
    在蔡玉村村長導覽下,得知在88風災過後,社區裡新增了交錯的排水系統。從小水溝到直奔大鵬灣的大排水溝,希望藉由這些錯綜複雜的排水渠道,可以在狂風暴雨時發揮功用,讓雨水直接流入大海。而社區地勢最低的地方就在水月軒餐廳旁,光這樣的抽水、排水設施就花了一百多萬。而水月池,其實原來就是臭水溝整建而成,真的是很難想像。蔡村長還告訴我們,他還發起了絕無僅有的「淨溝活動」,讓水溝保持乾淨和暢通,排水系統運作無虞。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排水運作正常,更可以美化社區,讓社區變得更美麗。除此之外,還要主動的告訴本地居民或是外地遊客,垃圾不落地,自己垃圾自己收,愛護社區環境大家一起來。「破窗理論」在這個社區靈魂人物蔡村長身上被發揚光大了,我也在學習著。
    林邊永樂社區常因豪大雨導致淹水,讓交通運輸中斷,造成諸多不便。也因此經過爭取後將鐵路高架化,避免大水再將鐵道沖毀影響交通。還有為了預防海水潰堤,林邊的新建堤防也因此加高了1.5公尺。其實,除了鐵道和堤防加高外,我發現居民的建築或是家具、家電的擺設,也都有加高的趨勢。更甚者有居民發揮智慧自製物品加高器具,可以將機車吊在騎樓,以防水患。這些都是因應氣候變遷下應對進退的權宜之計了。
    永樂社區,一個令人印象深刻且充滿環教意念的小鎮,如果大家有空來林邊,一定要慢慢走、慢慢看,用心體會這裡的美麗風華!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2-東原我的家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2
過了些日子,對這句話還是耿耿於懷,就是在一次的環境教育教案發表會上,委員問我,「認識社區和環境教育有什麼關係?」我不懂,是在問我教案的深層內涵?還是看不起我的教案?(其實我心裡想的是你根本就不懂環境教育,不然怎會問我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爛問題)
我們總是喜歡聽故事,喜歡聽生活周遭的人親土親的故事。東原老家,莫名其妙的出現了「東原老街」的牌子。看見熟悉的街道,充滿兒時記憶的巷弄,多了一點現代感和不一樣。心想,應該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發想出來的吧!
在老倉庫變裝成歷史的軌跡,牆上的老照片一張張勾勒出以前「前大埔」的歲月風華。老照片總是耐人尋味的。
原來,小時候鑽來鑽去的老房子是「東原旅社」,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我知道的是我爸跟我說的,以往「前大埔」是交通要點,南來北往的商人總是要在這歇歇再走,晚上的時候,可比現在的東山街上還熱鬧。
「東原戲院」早些年已經拆掉了,聽說,以前有許多的演出,豐富了在地人的生活。
「東原糖廠」,在我有記憶的時候早已荒廢,是小孩們探險的好地方,當然,有「鬼」的存在。小孩總是對這種又好奇又怕。現在呢?早已荒煙密佈,早就不得其門而入,要進去,可能要帶把開山刀才行。
「手作龍眼乾」,用龍眼木窯燒的龍眼乾是滋補的聖品。我也只會一點點,總是沒學完整。「部落格」上的相片的烘熱器具是現代化的產品,是「吃」電的。在小時候是用木炭的,是用竹子編製成的,可惜,現在應該也找不到。
「東原肉圓」,有經過就來吃看看,但不保證吃的到。這是「叔公」家開的,好味道,讓大家都難以忘懷。
「福興宮」,前大埔街道上古老的土地公廟,不起眼的建築,但在土地公爺爺的兩旁已經有文判、武判。在這麼的廟有這樣的恭奉,也是令人玩味。可想而知,以前的風華歲月。
「中藥店」,這應該是街道上可以看出歷史軌跡的地方,就是很古早的味道。
「一如泉」,哈哈!這地方我昨天才知道,就在住家旁。聽說是以前洗衣服的地方,但我聽我媽說,以前都是到溪邊洗的,又自來水後才在家洗,這....。
「吳家范府千歲」,這應該也是我另類的回憶。這應該沒幾個人有。「吳家」在前大埔應該是大姓,親戚都住在一起。在公廳上有主祀「范府千歲」,配祀「觀音菩薩、媽祖」。鄉下地方,常常會有「賞兵」的拜拜活動。誰把「范王公」請到「福興宮」去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下午時「賞兵」結束後,伯母會叫我拿三柱清香去把「范王公」請回公廳。這種機會可不是人人都有。
光這樣認識自己住的地方,不是環境教育,那請告訴我,什麼是環境教育?
廖俞雲 Yiyi Lin 兩位課督,我這樣也算是島嶼的記憶嗎?哈哈!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1-正向輔導管教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105學年度的樂樂棒球聯賽圓滿落幕了,這是號稱全高雄市最大的學生聯賽活動。
一連當了10多年多年來的裁判,覺得不管是教練、裁判還是球員的素質都提昇了,不得不說的是「教練」。
也許是和「正向輔導管教」有關吧!
教育部要求老師們推展正向輔導與管教,用鼓勵代替責罵,用正向言語取代負面情緒,在球場上我看到了,也聽到了。
在這一場的六年級乙組的冠亞軍戰,雙方打的如火如荼,分數是你來我往,互有領先。就這樣一路纏鬥到第四局下,比賽結束,分數一樣。依規程比殘壘數,也一樣。最後不得已只好雙方各派一名選手出來「擲銅板」。
嗯!各位臉友,大家沒看錯,是「擲銅板」決勝負。
就在「擲銅板」決勝負下,分出了冠亞軍。也就和平落幕。
我要陳述的是,通常冠亞軍戰都是火藥味很中的比賽,教練、選手的壓力不可言喻,其實裁判的我也沒小到哪裡去。
但我卻發現到,雙方的教練在這場球賽中,使用的語言都是「正向」的,沒有以前的咆哮或斥責,卻是讓我驚豔的,「教練」的水準進步了。
以往,只要球員在場上有小小的失誤或是恍神,為了勝負,教練通常都在場邊就會開罵,甚至用大聲公。(也要肯定這次大會決議,比賽期間禁止用大聲公,也許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
但,這次教練都是說「專心」就對了,「失誤沒有關係,球撿起來傳好就好」,「你們守的很好,擋下就很好」。甚至於不管球員打的如何,打擊出去教練就大喊「水啦」給孩子們鼓勵,有時打出界外,教練和孩子也自己默默的偷笑。
無妨!我喜歡這樣的打球氛圍。
除了教練外,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的水準也提高了。
前些年還會聽到零星互罵的或是講反話激怒對方球員的情況,今年也少了許多許多。我聽到老師的指導是這樣,對方打全壘打是對方打的好,我們也可以,只要發揮我們在學校練習得水準,別緊張。我們要用平常心面對比賽,但一定要全神專注,這就是我們的態度和高度。
這讓人聽的好不感動,其實在不論在教室,不論在球場,每一個有老師有學生的地方就是教學的現場,老師和學生也在發生不一樣的變化。
昨天,歐用生教授說,日常生活中就是在學習,我們要讓熟悉的地一樣有風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