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走過88風災 再現永樂風華
走入樸實的林邊小鎮,迎面而來的是熱情的笑臉和充滿古意的百年古厝。很難想像,多年前是曾是飽受風災、豪雨、海水潰堤之苦。然而,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讓這裡的居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的家園,進而守護家園。許多的蛻變也正一步一腳印的展開,讓「永樂」充滿在地生命力,也挑戰著未來的環境變異。
「福記古厝」打從清光緒25年就見證著林邊小鎮的興衰和風雨,至今已有118年歷史。福記古厝的鎮宅之寶是「福祿壽三仙及原生梅花鹿」所繪製而成的佛聯,這有別於一般的祠堂佛聯。更充滿神奇的是當年88風災沖倒了佛聯的後牆一半,但是佛聯並沒有被沖走,至今仍屹立不搖的掛在古厝。除了這充滿傳說的佛聯外,走在古厝裡,也彷彿走入了時光的隧道中,穿梭在「瓶安」、「貓洞」、「紅眠床」、「虎紋」、「剪黏鯉魚」、「剪黏花朵」、「太師椅」,這也是不容錯過,值得細細品味一番。現在的古厝,可不只有這樣的功能,還發揮環境教育的功用,除了提供環教研習的參訪、導覽和解說外,也結合社區變成辦公場所。我相信只要有使用的場所就不會荒廢,就可以更進步、更多元發展,尤其是成為環境教育的場所。
在蔡玉村村長導覽下,得知在88風災過後,社區裡新增了交錯的排水系統。從小水溝到直奔大鵬灣的大排水溝,希望藉由這些錯綜複雜的排水渠道,可以在狂風暴雨時發揮功用,讓雨水直接流入大海。而社區地勢最低的地方就在水月軒餐廳旁,光這樣的抽水、排水設施就花了一百多萬。而水月池,其實原來就是臭水溝整建而成,真的是很難想像。蔡村長還告訴我們,他還發起了絕無僅有的「淨溝活動」,讓水溝保持乾淨和暢通,排水系統運作無虞。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排水運作正常,更可以美化社區,讓社區變得更美麗。除此之外,還要主動的告訴本地居民或是外地遊客,垃圾不落地,自己垃圾自己收,愛護社區環境大家一起來。「破窗理論」在這個社區靈魂人物蔡村長身上被發揚光大了,我也在學習著。
林邊永樂社區常因豪大雨導致淹水,讓交通運輸中斷,造成諸多不便。也因此經過爭取後將鐵路高架化,避免大水再將鐵道沖毀影響交通。還有為了預防海水潰堤,林邊的新建堤防也因此加高了1.5公尺。其實,除了鐵道和堤防加高外,我發現居民的建築或是家具、家電的擺設,也都有加高的趨勢。更甚者有居民發揮智慧自製物品加高器具,可以將機車吊在騎樓,以防水患。這些都是因應氣候變遷下應對進退的權宜之計了。
永樂社區,一個令人印象深刻且充滿環教意念的小鎮,如果大家有空來林邊,一定要慢慢走、慢慢看,用心體會這裡的美麗風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