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國語日報100/1/13(四)16版兒童新聞

親師生齊種菜 豐收好滋味


親師生齊種菜 豐收好滋味---2011/1/13

莊舒仲/高雄報導

 經過一個學期的辛苦澆灌,最近高雄市明德國小師生、學生家長或祖孫三代共同照顧的「開心農場」終於收成了,小朋友抱著胖胖的大白菜直呼「寶貝」,校園洋溢豐收的喜悅。

 種菜期間,低年級小朋友必須親自照料大白菜、茄子及絲瓜等植物,學習除蟲、拔草,體驗農務甘苦。經由觀察植物的成長過程,了解每個食物得來不易,懂得惜福愛物。學校也指導學童將整理後不要的菜葉,留在田裡當作肥料,落實環保教育。

 「我給它取名叫洞洞菜。」吳霆恩指著大白菜說,農場的菜是不用農藥的,所以菜葉上會有蟲啃過的痕跡。陳瑀帆也說,蟲啃過的菜雖然不好看,但沒有農藥,營養價值高。

 小朋友收成、整理及洗滌蔬菜後,廚房阿姨教導大家用新鮮茄子製作茄餅,學童蔡育昇說,「自己親手種、親手摘、親手洗淨的茄子,做成茄餅特別香,又好吃。」除了茄餅,小朋友還爭相搶吃炒大白菜,又脆又甜的美味,讓小朋友臉上滿是成就感。

 圖說:高雄市明德國小學童採摘一整桌的新鮮蔬菜,為營養午餐加菜。攝影/莊舒仲

明德大手牽小手 祖孫三代鬥陣行

明德大手牽小手 祖孫三代鬥陣行第十七期 | 2010/09/15 作者:劉文裕

明德大手牽小手 祖孫三代鬥陣行

撰文者/劉文裕

明德國小的大草地上有塊水稻田,今年3月在全校師生親手插下秧苗,一同照護,體驗農人施肥除蟲等耕耘的辛勞,7月初更是一同手持鐮刀,踩著打穀機,看著躍動的穀粒,越堆越高,體會收成之美,品嚐收割後的成果。這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也是一項生命教育學習的成效。

8月30日是開學日,開學前的準備就緒,始業式之後就上課的模式似乎是一般之平常模式,但是在明德,「大手牽小手」,學長姐歡迎新生,照顧低年級的學弟妹,一直是學校的良好傳統。今天的始業式,高年級的學長姊牽著幼稚班、一年級的新生陸續經過加冕門,正式成為小學生;勤蔥門,要勤學習能長智慧;乖乖門,成為大家的乖寶貝,之後經過學長姐的行列,正式成為明德的一員。始業式時校長更贈送全校每位小朋友一根棒棒糖,期許大家身體健康(棒),學習有成(棒),更要常說好話,待人甜蜜良善(糖)。

明德的稻田收割後,稻田並沒有荒廢,全校師生將稻田更闢為「開心農場」,將種植當季花卉蔬菜,體會時序之美與種植耕耘之過程。明德國小是本市國小生命教育資源中心,開學前已計畫在開學日始業式之後,進行幼稚園及一年級的新生與其阿公阿嬤的祖孫三代共植活動,在開心農場上分別種下小白菜、蕃茄、辣椒及蔥等蔬菜之種苗。

霆恩的爸爸說:「各位小朋友,校長告訴大家,這是葱苗,我祝福大家越來越聰明,健康快樂!」「這些小朋友就像是這些小菜苗!」;子楊的阿嬤說:「對啊,今天在這裡把菜苗種下,就像是我們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睿其說:「嗯,以後我天天都要來看它,給它抓蟲,不准蟲咬它!」。

在面對現今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環境下,學校教育對學生學習內容當有一番省思及對應,祖孫三代共植,體驗植物蔬菜的種植也是體驗生命教育學習的歷程;開心農場迎新會,大手牽小手,牽起全校師生共同學習,更牽起祖孫三代情,一同耕耘明德這片樂活學園。

(明德國小主任)


老師進行解說一起照顧幼苗快樂長大
我們是快樂的小農夫

高市明德國小開心農場豐收

台灣時報
南部新聞 : 高雄市明德國小師生及祖孫三代共植的「開心農場」
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38694
〔記者林汶霖高雄報導〕寒風陣陣吹拂,卻也掩不住小朋友歡喜採收蔬菜的好心情。高雄市明德國小師生及祖孫三代共植的「開心農場」裡,經過一個學期的辛苦澆灌的蔬菜終於收成了,小朋友抱著胖胖的大白菜直呼「寶貝」,喜悅滿足之情溢於言表。

明德國小大草地上的水稻田收成之後,校方緊接著於這學期開學日當天邀請新生家長,由阿公阿嬤帶著一年級和幼稚班的新生,祖孫三代一齊將蔬菜幼苗種下,同時這些菜苗也將由小朋友照顧到長成,象徵幼苗的小朋友將在明德大家園受到師長、學長及家長的照護。

一學期後,蔬菜長大了,菜園豐收了,小朋友細心照顧的大白菜長成了,學校特別安排在這幾天進行採收活動。霆恩小朋友指著大白菜說:「我給它取名叫洞洞菜」,原來明德開心農場的菜是不施農藥的,菜葉上有蟲啃過的痕跡;瑀帆小朋友說:「我有叫蟲蟲不可以把菜吃光光,吃飽了就好」;老師告訴小朋友們:「雖然菜菜不好看,但是菜菜最有營養,要天天吃蔬菜,才會頭好壯壯哦!」。

經過拔菜、理葉及洗滌後,廚房阿姨教大家利用剛從菜園採下的新鮮茄子製作茄餅,一齊品嚐茄餅的好滋味。小朋友都說:「茄餅好好吃!真高興吃到自己親手種、親手摘、親手洗淨的茄子做成的茄餅」,每個人臉上洋溢著滿足又有成就感的表情。中午校方替師生「加菜」,端出一道現炒大白菜,「吃起來脆脆的」、「還有甜甜的味道」,小朋友盡是滿足的表情,幼稚班和一年級的小朋友決定將開心農場的豐收成果與哥哥姊姊分享,讓全校師生共享甜美幸福的滋味。

「從開學第一天,幼稚班和一年級新生親手栽種蔬菜幼苗,一直到學期末的收成,這是一場生命教育的示範課程。」馮??糸秀雯校長說,這段期間小朋友親自照護這些大白菜、茄子及絲瓜,體驗除蟲、拔草體驗種植的樂趣,觀察植物成長的過程,也珍惜每一份得來不易的食物,惜福愛物;整理後的菜葉留在田裡當肥料,也是環保教育的學習。採用「祖孫三代共植」的方式,更貼近社區隔代教養的現象,增進祖孫三代情誼。


高市明德國小開心農場豐收
教育廣播電台 (2011-01-12 16:30) 分享|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0112/4110909.html

高雄市明德國小大草地上的水稻田收成之後,校方緊接著於這學期開學日當天邀請新生家長,由阿公阿嬤帶著一年級和幼稚班的新生,祖孫三代一齊將蔬菜幼苗種下,並由小朋友照顧,經過將近一學期後,蔬菜長大了,菜園豐收了,學校在這幾天特別安排採收活動,並成為營養午餐的佳餚,由於是小朋友親手栽植採收,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從開學第一天,幼稚班和一年級新生親手栽種蔬菜幼苗,一直到學期末的收成,這是一場生命教育的示範課程。」馮綉雯校長說,這段期間小朋友親自照護這些大白菜、茄子及絲瓜,體驗除蟲、拔草體驗種植的樂趣,觀察植物成長的過程,也珍惜每一份得來不易的食物,惜福愛物;整理後的菜葉留在田裡當肥料,也是環保教育的學習。這次長達一學期的種菜體驗活動,採用「祖孫三代共植」的方式,更貼近社區隔代教養的現象,增進祖孫三代情誼。


霆恩小朋友指著大白菜說:「我給它取名叫洞洞菜」,原來明德開心農場的菜是不施農藥的,菜葉上有蟲啃過的痕跡;瑀帆小朋友說:「我有叫蟲蟲不可以把菜吃光光,吃飽了就好」;老師告訴小朋友們:「雖然菜菜不好看,但是菜菜最有營養,要天天吃蔬菜,才會頭好壯壯哦!」。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種稻體驗 網路戀珍情 網路新聞

明德國小種稻體驗數位化獲獎
http://www.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19213
  種稻的辛苦電腦都知道!這是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學生李易宸、李冠穎以種稻為主題,參加高雄市教育局「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榮獲國小組第二名榮譽。指導教師鍾敏鈺說,兩位同學將稻作體驗活用資訊科技呈現,讓小朋友將種稻體驗課程內化成豐富和多元知識,成了種稻體驗的附加價值。校長馮繡綉雯表示,不論是動態插秧、割稻體驗或是靜態成果展示、課程演講,「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把校內推動生命教育做了完美呈現。

李易宸同學表示,種稻體驗活動,讓他對稻作和農村生活有新的認識和學習方向,過程中有時會掉在田裡渾身是水,秧苗種得歪七扭八,有時也要忍受雞糞味道,但都在豐收剎那,他覺得如果沒有學校給這機會,可能一輩子都沒法了解農夫的辛苦。
「過程雖苦,但感動很深!」李冠穎同學說,有機的鴨稻共生稻米栽種方法,讓他對大地有重新的認識,也從插秧、除害蟲、養鴨子、收割等種稻過程中,發現即使是小學生,只要用心,一樣能對保護環境,盡一份小小心力。


(2011-01-11 16:39:28 洪慧瑜)



20110110 明德種稻趣
Submitted by admin on 2011/01/10 – 20:43:42No Comment

http://www.10000.tw/?p=12813

種稻很辛苦,但也可以用很數位的方式呈現!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學生李易宸、李冠穎以種稻為主題,參加高市教育局「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評審認為對種植稻米活動進行報導,難能可貴;且因主題聚焦、內容精彩,獲國小組第二名榮譽。 指導教師鍾敏鈺說,兩位同學將稻作體驗活用資訊科技呈現,讓小朋友將種稻體驗課程內化成豐富和多元知識,成了種稻體驗的附加價值。校長馮繡綉雯表示,不論是動態插秧、割稻體驗或是靜態成果展示、課程演講,「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把校內推動生命教育做了完美呈現。 李易宸同學表示,種稻體驗活動,讓他對稻作和農村生活有新的認識和學習方向,過程中有時會掉在田裡渾身是水,秧苗種得歪七扭八,有時也要忍受雞糞味道,但都在豐收剎那,他覺得如果沒有學校給這機會,可能一輩子都沒法了解農夫的辛苦。 「過程雖苦,但感動很深!」李冠穎同學說,有機的鴨稻共生稻米栽種方法,讓他對大地有重新的認識,也從插秧、除害蟲、養鴨子、收割等種稻過程中,發現即使是小學生,只要用心,一樣能對保護環境,盡一份小小心力。




明德種稻體驗 教育成果大豐收

http://www.epochtimes.com.au/b5/11/1/10/n3138347.htm

【大紀元2011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唯有實作體驗,才能感受農作箇中甘苦,珍惜米飯得來不易!高雄市明德國小學生李易宸、李冠穎透過體驗活動,學習如何種稻,並以此主題報導參加教育局「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榮獲國小組第二名。傳統結合科技,為校園學習課程注入了新思維。
指導教師鍾敏鈺說,在稻作體驗過程中,兩位同學運用資訊科技來紀錄呈現,不僅讓課程內涵更豐富多元,也提高了種稻體驗的附加價值。校長馮繡綉雯表示,種稻體驗課程,從插秧、割稻,成果展示、課程演講,到參加「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已把校內推動生命教育做了完美呈現。
李易宸同學表示,種稻體驗活動,讓他對稻作和農村生活有更新的認識和體會,過程中,雖然曾經掉在田裡渾身濕透,有時還得忍受雞糞味道,但一切都在收割的剎那化為甜美回憶,學校這次體驗課程,也讓他深刻了解到農夫的辛苦。
「過程雖苦,但感動很深!」李冠穎同學說,有機的鴨稻共生稻米栽種方法,讓他對大地有重新的認識,也從插秧、除害蟲、養鴨子、收割等種稻過程中,發現人人只要用心,都能對環境保護,盡一份小小心力。
11 ? 'PM' : 'AM' %]-->2011-01-10 18:52:04 【萬年曆】







明德種稻體驗 忍受雞糞收穫甜美


●明德國小體驗「粒粒皆辛苦」,卻得到豐收的甜美。 (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唯有實作體驗,才能感受農作箇中甘苦!高雄市明德國小學生李易宸、李冠穎透過體驗活動,學習如何種稻,並以此主題報導參加教育局「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榮獲國小組第二名。指導教師鍾敏鈺說,在稻作體驗過程中,兩位同學運用資訊科技來記錄呈現,不僅讓課程內涵更豐富多元,也提高了種稻體驗的附加價值。校長馮綉雯表示,種稻體驗課程,從插秧、割稻,成果展示、課程演講,到參加「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已把校內推動生命教育做了完美呈現。李易宸表示,種稻體驗活動,讓他對稻作和農村生活有更新的認識和體會,過程中,雖然曾經掉在田裡渾身濕透,有時還得忍受雞糞味道,但一切都在豐收的剎那化為甜美回憶。「過程雖苦,但感動很深!」李冠穎同學說,有機的鴨稻共生稻米栽種方法,讓他對大地有重新的認識,也從插秧、除害蟲、養鴨子、收割等種稻過程中,發現人人只要用心,都能對保護環境,盡一份小小心力。◇
http://tw.epochtimes.com/11/1/11/156507.htm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網路戀珍情 種稻體驗 新聞

種稻體驗上網 高市學童獲獎
國語日報(2011/1/8)

莊舒仲/高雄報導 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學生李易宸、李冠穎,以種稻為主題,參加教育局「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獲得國小組第二名。指導教師鍾敏鈺說,小朋友應用資訊科技,呈現稻作體驗,成了豐富和多元的知識,也是附加價值。 學生李易宸說,體驗種稻活動後,對農村生活有了新的認識。種稻過程中,有時跌入田裡,渾身是水,秧苗也插得歪斜,有時還得忍受堆肥味,但是在豐收時刻,他覺得,如果沒有學校給這機會,可能無法了解農夫的辛苦。 「過程雖然苦,但感動很深。」李冠穎說,有機的鴨稻共生稻米栽種方法,讓他對大地有了全新的認識。他也從插秧、除蟲、養鴨、收割等過程中,發現就算是小學生,只要用心,一樣能對保護環境貢獻心力。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70785

高雄市明德國小「網路戀珍情 稻香永留情」(新聞稿)

日前明德國小參加高雄市99學年度「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以學童動稻體驗為主題參賽,榮獲國小組第二名與教師組第一名。國小組得獎的學生為六年一班李易宸、李冠穎,指導老師為鍾敏鈺主任與黃淑菁老師,獲獎的評語為「對種植稻米活動進行報導,主題聚焦」。教師組第一名得獎的是吳峯森主任,主題為「找回生命的純真與感動—稻田攝影手扎」,評語為「敘寫學校稻米種植活動,過程中語言豐富、趣味性十足,引人入勝並感動人心」。

學生李易宸的得獎感言是感謝學校一連串的學童種稻體驗活動,讓我們可以對稻作和農村生活可以認識和學習。李冠穎則是說,有機的鴨稻共生稻米栽種方法讓我們對大地有重新的學習,也對保護環境盡一份小小的心力。指導老師鍾敏鈺主任說,將稻作體驗的系列活動用資訊的方式來呈現,除了是將活動數位化之外,也讓小朋友整理學習過的種稻體驗課程更加的內化。黃淑菁老師說帶領學生一同參與種稻課程的學習和將活動歷程整理,都是種稻體驗的附加價值,也讓學生的收穫可以更加豐富和多元。

教師組第一名吳峯森主任表示,用相機來記錄種稻體驗活動,從開始的整地、插秧、除害蟲、養鴨子、收割、傳統打穀機脫穀、曬穀、碾米、包裝及米食製作活動等等,對學生、老師及家長都是一個新的學習歷程和體驗。用相片來敘說種稻活動,加上文字旁白,會讓整個活動更加的完整和極具張力。

校長馮綉雯表示,感謝學校同仁的幫忙協助,不論是動態的插秧、割稻體驗活動或是靜態的成果展示、課程演講,都藉由這次「網路戀珍情」的資訊競賽中有一個完美的呈現,這也顯示明德團隊的用心和努力。這是全校師生一同努力的成果,更希望生命教育的課程可以持續在明德團隊中發芽、深耕和茁壯。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99學年度「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網址:
http://163.32.86.9/games/99ps/index-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