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城鄉交流 東竹明德相見歡 網路新聞

20100421 千里情緣一線牽.城鄉筆友相見歡,一場「橫跨中央山脈」的交流

http://www.10000.tw/?p=7408

Submitted by admin on 2010/04/21 – 20:22:19No Comment.從魚雁往返(真的提筆寫信),到面對面交流,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與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六年級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誼,也讓彼此的世界更開闊,這場「橫 跨中央山脈」的交流已悄悄進行一年了。

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日前歡喜迎接遠自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來的朋友,來前學生們滿心期盼,來時雙方歡樂之心溢於言表。兩校學生除了互相介紹校園環境,更舉辦團康活動及有獎徵答競賽,進行城鄉交流外。

一年前,在雙方老師彼此認識的機緣下,老師們突發奇想,認為既然都是教六年級,而且又分處台灣東西部,文化環境造成的差異是很好的學習動力,因此老師們決定讓兩班學生交流,相互了解城鄉不同的生活,就這樣促成了「橫跨中央山脈」一系列教學活動。

首先學生們利用抽籤方式決定自己的筆友,且配合每次不同的主題寫信,例如:新詩仿作、互贈剪貼文章和卡片給筆友、及學習書寫明信片…等;兩班藉由書信的往來,互相分享兩地的大小事,再加上小朋友們想對自己筆友們所說的話。

對於習慣使用電子信箱的現代學生而言,大多都是第一次寫信,老師也藉機複習信件格式及用語。小朋友們每次都很期盼筆友的來信與下一次的回覆,常常詢問老師什麼時候還要寫信以及筆友是否回信。從生疏到熟練,大家不僅學習到如何寫信,也間接的提升語文寫作能力,增進兩校的情誼。都市小朋友們也了解到東部小朋友的生活狀況、環境與想法。讓身處東部與西部的學生了解彼此的環境與想法。

後來,老師們又建立了一個讀報網,除了可以看到兩班的讀報活動成果、照片,小朋友們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發表他們的感想。同時,兩班的班網亦成為了雙方的交流平台。

等待已久的這一刻終於來臨,東竹國小學生在明德國小小朋友歡迎下抵校,地主學校「班級節奏樂隊」演奏「歡樂頌」熱烈迎接,接著雙方利用投影片進行各自校園介紹。之後的校園巡禮和團康活動,更是把氣氛帶到最高潮。最後,在雙方學生互贈禮物及大合照見證下,結束這次城鄉交流之旅,大家都收穫滿滿,特別是終於看到交往已久的筆友更開心。

明德國小董家和及李佳芳同學表示,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有機會結交遠方的朋友,真棒!東竹國小的陳儀鳳和邱雅韓小朋友也說,這次交筆友的活動,不僅訓練了寫作能力,更讓大家畢生難忘

明德國小鍾承恩老師說,藉由參訪活動,大大增進兩校學生情誼。東竹國小謝佳媛老師表示,藉由參訪活動,除可促成文化的交流與體驗外,配合讀報活動實施語文教學,更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明德國小學務主任吳峯森表示,東竹國小帶來的拌手禮是學生自己親手種得「富麗米」,一小袋米卻包含無限友誼,也呼應了明德國小正在推廣的深度米食教育,讓稻米為彼此搭起一道友誼的橋樑。明德國小校長馮綉雯說,書信往返讓兩所位於島上東西部學校的學生們,心胸及視野更廣闊,未來考慮利用視訊會議的方式,讓學生能更直接交流意見。

附註:兩班交流平台之網址為:http://www.wretch.cc/blog/DJMDNIE


明德國小與花蓮東竹國小以書信建立友誼
民眾日報
http://www.thecommonsdaily.tw/2010/04/0421/KKP/kkp01-06.htm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與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六年級小朋友,透過從魚雁往返,以書信建立深厚友誼,也讓彼此的世界更開闊,這場「橫跨中央山脈」的交流,已悄悄進行一年了。
  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日前歡喜迎接遠自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來的朋友,學生們滿心期盼,雙方歡樂之心溢於言表。兩校學生除了互相介紹校園環境,更舉辦團康活動及有獎徵答競賽,進行城鄉交流外。
  其實,一年前,在雙方老師彼此認識的機緣下,突發奇想,認為既然都是教六年級,而且又分處台灣東西部,文化環境造成的差異,是很好的學習動力。當下決定,讓兩班學生交流,相互了解城鄉不同的生活,就這樣促成了「橫跨中央山脈」一系列教學活動。
  學生利用抽籤方式,決定自己的筆友,且配合每次不同的主題寫信,例如新詩仿作、互贈剪貼文章和卡片給筆友及學習書寫明信片等。兩班藉由書信的往來,互相分享兩地的大小事,再加上小朋友們想對自己筆友們所說的話。
  對於習慣使用電子信箱的現代學生而言,大多都是第一次寫信,老師也藉機複習信件格式及用語。小朋友們每次都很期盼筆友的來信與下一次的回覆,常常詢問老師什麼時候還要寫信以及筆友是否回信。
  大家從生疏到熟練,大家不僅學習到如何寫信,也間接的提升語文寫作能力,增進兩校的情誼。都市小朋友們也了解到東部小朋友的生活狀況、環境與想法。讓身處東部與西部的學生了解彼此的環境與想法。
  後來,老師們又建立了一個讀報網,除了可以看到兩班的讀報活動成果、照片,小朋友們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發表他們的感想。同時,兩班的班網,亦成為雙方的交流平台。
  等待已久的見面這一刻,終於來臨,東竹國小學生在明德國小小朋友歡迎下抵校,地主學校「班級節奏樂隊」,演奏「歡樂頌」熱烈迎接,接著雙方利用投影片進行各自校園介紹。
  明德國小董家和及李佳芳同學表示,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有機會結交遠方的朋友,「真棒」。東竹國小的陳儀鳳和邱雅韓小朋友也說,這次交筆友的活動,不僅訓練了寫作能力,更讓大家畢生難忘。


城鄉國小筆友相見歡 台灣時報
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2445

發表人 admin 於 2010/4/22 0:10:00 (5 )
〔記者呂珮琍高雄報導〕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與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六年級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誼,也讓彼此的世界更開闊,這場「橫 跨......

〔記者呂珮琍高雄報導〕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與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六年級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誼,也讓彼此的世界更開闊,這場「橫 跨中央山脈」的交流已悄悄進行一年。 

 一年前,在雙方老師彼此認識的機緣下,老師們突發奇想,認為既然都是教六年級,又分處台灣東西部,文化環境造成的差異是很好的學習動力,老師們決定讓兩班學生交流,相互了解城鄉不同的生活,就這樣促成「橫跨中央山脈」一系列教學活動。

 學生們利用抽籤方式決定自己的筆友,且配合每次不同的主題寫信,如新詩仿作、互贈剪貼文章和卡片給筆友及學習書寫明信片等;兩班藉由書信的往來,互相分享兩地的大小事及貼心話。

 學生們大多首次寫信,老師也藉機複習信件格式及用語,小朋友們很期盼筆友的來信,常常詢問老師什麼時候還要寫信及筆友是否回信。從生疏到熟練,大家不僅學習到如何寫信,也間接的提升語文寫作能力,增進兩校的情誼。

 此後,老師們建立一個讀報網,可看到兩班的讀報活動成果、照片,成了雙方的交流平台。

 明德國小老師鍾承恩說,藉由參訪活動,大大增進兩校學生情誼。東竹國小謝佳媛老師表示,藉由參訪可促成文化的交流與體驗外,配合讀報活動實施語文教學,更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明德國小校長馮(●糸秀)雯說,書信往返讓兩所位於島上東西部學校的學生們,心胸及視野更廣闊,未來考慮利用視訊會議的方式,讓學生能更直接交流意見。


讀報交筆友 體認城鄉差異 國語日報
(2010/4/18)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66663

莊舒仲/高雄報導

 千里情緣一線牽,讀報筆友相見歡。高雄市明德國小和花蓮縣東竹國小兩校,學童利用書信和網路,分享校園生活,更利用國語日報進行團康活動和有獎徵答競賽。活動起因是,兩校都有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實驗班,加上教師彼此認識,決定橫越中央山脈,展開網路城鄉交流,了解東西部文化的差異。

 兩校讀報班學童先以抽籤方式決定校外筆友,再配合各種主題通信,像是新詩仿作、互贈剪貼文章和卡片,以及學習書寫明信片等,分享兩地大小事,有時也會和好友訴說心底話。

 教師還建立讀報網,分享兩班讀報成果,學童也可以留言發表感想,這也成了兩班交流的班網。教師打算日後利用視訊會議,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交流。

 明德國小校長馮雯說,書信加上網路往來,促使東、西部學生了解眷村和農村文化,達到城鄉交流目的,也拓展視野。明德國小教師鍾承恩指出,學童習慣發電子信,寫信還是第一次,不但學習寫信的格式和用語,也藉此增加兩校學生的友誼,甚至開始期盼筆友是否來信。

 日前東竹國小畢旅到高雄,兩名教師安排小筆友見面,學童從害羞到熟悉,最後還不捨的相約到學校見面。明德國小小六生董家和、李佳芳表示,東竹國小校園很美,充滿農村風味,學童也都很懂得種稻,透過通信可以學到很多技巧。東竹國小六年級陳儀鳳、邱雅韓說:「從通信的照片和信件中,看到明德國小有班級樂隊和相聲活動,這都是我們從沒見過的﹐希望班上也能成立。」

 圖說:東、西部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實驗班的小筆友相見歡,並利用疊報紙團康遊戲,增加情感。攝影/莊舒仲



新聞標題 : 千里情緣一線牽.城鄉筆友相見歡一場「橫跨中央山脈」交流
記者/陳冠喬報導
http://www.mmlnews.com/shownews.asp?pid=P990421005&PageNo=&PageSize=7

從魚雁往返(真的提筆寫信),到面對面交流,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與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六年級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誼,也讓彼此的世界更開闊,這場「橫 跨中央山脈」的交流已悄悄進行一年了。

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日前歡喜迎接遠自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來的朋友,來前學生們滿心期盼,來時雙方歡樂之心溢於言表。兩校學生除了互相介紹校園環境,更舉辦團康活動及有獎徵答競賽,進行城鄉交流外。

一年前,在雙方老師彼此認識的機緣下,老師們突發奇想,認為既然都是教六年級,而且又分處台灣東西部,文化環境造成的差異是很好的學習動力,因此老師們決定讓兩班學生交流,相互了解城鄉不同的生活,就這樣促成了「橫跨中央山脈」一系列教學活動。

首先學生們利用抽籤方式決定自己的筆友,且配合每次不同的主題寫信,例如:新詩仿作、互贈剪貼文章和卡片給筆友、及學習書寫明信片…等;兩班藉由書信的往來,互相分享兩地的大小事,再加上小朋友們想對自己筆友們所說的話。

對於習慣使用電子信箱的現代學生而言,大多都是第一次寫信,老師也藉機複習信件格式及用語。小朋友們每次都很期盼筆友的來信與下一次的回覆,常常詢問老師什麼時候還要寫信以及筆友是否回信。從生疏到熟練,大家不僅學習到如何寫信,也間接的提升語文寫作能力,增進兩校的情誼。都市小朋友們也了解到東部小朋友的生活狀況、環境與想法。讓身處東部與西部的學生了解彼此的環境與想法。

後來,老師們又建立了一個讀報網,除了可以看到兩班的讀報活動成果、照片,小朋友們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發表他們的感想。同時,兩班的班網亦成為了雙方的交流平台。

等待已久的這一刻終於來臨,東竹國小學生在明德國小小朋友歡迎下抵校,地主學校「班級節奏樂隊」演奏「歡樂頌」熱烈迎接,接著雙方利用投影片進行各自校園介紹。之後的校園巡禮和團康活動,更是把氣氛帶到最高潮。最後,在雙方學生互贈禮物及大合照見證下,結束這次城鄉交流之旅,大家都收穫滿滿,特別是終於看到交往已久的筆友更開心。

明德國小董家和及李佳芳同學表示,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有機會結交遠方的朋友,真棒!東竹國小的陳儀鳳和邱雅韓小朋友也說,這次交筆友的活動,不僅訓練了寫作能力,更讓大家畢生難忘。

明德國小鍾承恩老師說,藉由參訪活動,大大增進兩校學生情誼。東竹國小謝佳媛老師表示,藉由參訪活動,除可促成文化的交流與體驗外,配合讀報活動實施語文教學,更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明德國小學務主任吳峯森表示,東竹國小帶來的拌手禮是學生自己親手種得「富麗米」,一小袋米卻包含無限友誼,也呼應了明德國小正在推廣的深度米食教育,讓稻米為彼此搭起一道友誼的橋樑。明德國小校長馮綉雯說,書信往返讓兩所位於島上東西部學校的學生們,心胸及視野更廣闊,未來考慮利用視訊會議的方式,讓學生能更直接交流意見。

附註:兩班交流平台之網址為:http://www.wretch.cc/blog/DJMDNIE


099/04/21

明德國小小六城鄉交流 很另類
真晨報 2010年04月26日第09版第030則新聞

【記者李敏文/高雄報導】從魚雁往返(提筆寫信),到面對面交流,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與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六年級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誼,也讓彼此的世界更開闊,這場「橫跨中央山脈」的交流已悄悄進行一年了。
 高雄市明德國小六年級小朋友日前歡喜迎接遠自花蓮縣富里鄉東竹國小來的朋友,來前學生們滿心期盼,來時雙方歡樂之心溢於言表。兩校學生除了互相介紹校園環境,更舉辦團康活動及有獎徵答競賽,進行城鄉交流。
 一年前,在雙方老師彼此認識的機緣下,老師們突發奇想,認為既然都是教六年級,而且又分處台灣東西部,文化環境造成的差異是很好的學習動力,因此老師們決定讓兩班學生交流,相互了解城鄉不同的生活,就這樣促成了「橫跨中央山脈」一系列教學活動。
 首先學生們利用抽籤方式決定自己的筆友,且配合每次不同的主題寫信,例如:新詩仿作、互贈剪貼文章和卡片給筆友、及學習書寫明信片…等;兩班藉由書信的往來,互相分享兩地的大小事,再加上小朋友們想對自己筆友們所說的話。
 對於習慣使用電子信箱的現代學生而言,大多都是第一次寫信,老師也藉機複習信件格式及用語。小朋友們每次都很期盼筆友的來信與下一次的回覆,常常詢問老師什麼時候還要寫信以及筆友是否回信。從生疏到熟練,大家不僅學習到如何寫信,也間接的提升語文寫作能力,增進兩校的情誼。都市小朋友們也了解到東部小朋友的生活狀況、環境與想法。讓身處東部與西部的學生了解彼此的環境與想法。
 後來,老師們又建立了一個讀報網,除了可以看到兩班的讀報活動成果、照片,小朋友們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發表他們的感想。同時,兩班的班網亦成為了雙方的交流平台。
 明德國小董家和及李佳芳同學表示,透過活動讓大家有機會結交遠方的朋友,真棒!東竹國小的陳儀鳳和邱雅韓小朋友也說,這次交筆友的活動,不僅訓練了寫作能力,更讓大家畢生難忘。
 學務主任吳峯森表示,東竹國小帶來的伴手禮是學生自己親手種的「富麗米」,一小袋米卻包含無限友誼,也呼應了明德國小正在推廣的深度米食教育,讓稻米為彼此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明德國小校長馮綉雯說,書信往返讓兩所位於島上東西部學校的學生們,心胸及視野更廣闊,未來考慮利用視訊會議的方式,讓學生能更直接交流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