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2
過了些日子,對這句話還是耿耿於懷,就是在一次的環境教育教案發表會上,委員問我,「認識社區和環境教育有什麼關係?」我不懂,是在問我教案的深層內涵?還是看不起我的教案?(其實我心裡想的是你根本就不懂環境教育,不然怎會問我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爛問題)
我們總是喜歡聽故事,喜歡聽生活周遭的人親土親的故事。東原老家,莫名其妙的出現了「東原老街」的牌子。看見熟悉的街道,充滿兒時記憶的巷弄,多了一點現代感和不一樣。心想,應該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發想出來的吧!
在老倉庫變裝成歷史的軌跡,牆上的老照片一張張勾勒出以前「前大埔」的歲月風華。老照片總是耐人尋味的。
原來,小時候鑽來鑽去的老房子是「東原旅社」,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我知道的是我爸跟我說的,以往「前大埔」是交通要點,南來北往的商人總是要在這歇歇再走,晚上的時候,可比現在的東山街上還熱鬧。
「東原戲院」早些年已經拆掉了,聽說,以前有許多的演出,豐富了在地人的生活。
「東原糖廠」,在我有記憶的時候早已荒廢,是小孩們探險的好地方,當然,有「鬼」的存在。小孩總是對這種又好奇又怕。現在呢?早已荒煙密佈,早就不得其門而入,要進去,可能要帶把開山刀才行。
「手作龍眼乾」,用龍眼木窯燒的龍眼乾是滋補的聖品。我也只會一點點,總是沒學完整。「部落格」上的相片的烘熱器具是現代化的產品,是「吃」電的。在小時候是用木炭的,是用竹子編製成的,可惜,現在應該也找不到。
「東原肉圓」,有經過就來吃看看,但不保證吃的到。這是「叔公」家開的,好味道,讓大家都難以忘懷。
「福興宮」,前大埔街道上古老的土地公廟,不起眼的建築,但在土地公爺爺的兩旁已經有文判、武判。在這麼的廟有這樣的恭奉,也是令人玩味。可想而知,以前的風華歲月。
「中藥店」,這應該是街道上可以看出歷史軌跡的地方,就是很古早的味道。
「一如泉」,哈哈!這地方我昨天才知道,就在住家旁。聽說是以前洗衣服的地方,但我聽我媽說,以前都是到溪邊洗的,又自來水後才在家洗,這....。
「吳家范府千歲」,這應該也是我另類的回憶。這應該沒幾個人有。「吳家」在前大埔應該是大姓,親戚都住在一起。在公廳上有主祀「范府千歲」,配祀「觀音菩薩、媽祖」。鄉下地方,常常會有「賞兵」的拜拜活動。誰把「范王公」請到「福興宮」去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下午時「賞兵」結束後,伯母會叫我拿三柱清香去把「范王公」請回公廳。這種機會可不是人人都有。
光這樣認識自己住的地方,不是環境教育,那請告訴我,什麼是環境教育?
廖俞雲 Yiyi Lin 兩位課督,我這樣也算是島嶼的記憶嗎?哈哈!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1-正向輔導管教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105學年度的樂樂棒球聯賽圓滿落幕了,這是號稱全高雄市最大的學生聯賽活動。
一連當了10多年多年來的裁判,覺得不管是教練、裁判還是球員的素質都提昇了,不得不說的是「教練」。
也許是和「正向輔導管教」有關吧!
教育部要求老師們推展正向輔導與管教,用鼓勵代替責罵,用正向言語取代負面情緒,在球場上我看到了,也聽到了。
在這一場的六年級乙組的冠亞軍戰,雙方打的如火如荼,分數是你來我往,互有領先。就這樣一路纏鬥到第四局下,比賽結束,分數一樣。依規程比殘壘數,也一樣。最後不得已只好雙方各派一名選手出來「擲銅板」。
嗯!各位臉友,大家沒看錯,是「擲銅板」決勝負。
就在「擲銅板」決勝負下,分出了冠亞軍。也就和平落幕。
我要陳述的是,通常冠亞軍戰都是火藥味很中的比賽,教練、選手的壓力不可言喻,其實裁判的我也沒小到哪裡去。
但我卻發現到,雙方的教練在這場球賽中,使用的語言都是「正向」的,沒有以前的咆哮或斥責,卻是讓我驚豔的,「教練」的水準進步了。
以往,只要球員在場上有小小的失誤或是恍神,為了勝負,教練通常都在場邊就會開罵,甚至用大聲公。(也要肯定這次大會決議,比賽期間禁止用大聲公,也許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
但,這次教練都是說「專心」就對了,「失誤沒有關係,球撿起來傳好就好」,「你們守的很好,擋下就很好」。甚至於不管球員打的如何,打擊出去教練就大喊「水啦」給孩子們鼓勵,有時打出界外,教練和孩子也自己默默的偷笑。
無妨!我喜歡這樣的打球氛圍。
除了教練外,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的水準也提高了。
前些年還會聽到零星互罵的或是講反話激怒對方球員的情況,今年也少了許多許多。我聽到老師的指導是這樣,對方打全壘打是對方打的好,我們也可以,只要發揮我們在學校練習得水準,別緊張。我們要用平常心面對比賽,但一定要全神專注,這就是我們的態度和高度。
這讓人聽的好不感動,其實在不論在教室,不論在球場,每一個有老師有學生的地方就是教學的現場,老師和學生也在發生不一樣的變化。
昨天,歐用生教授說,日常生活中就是在學習,我們要讓熟悉的地一樣有風景的存在。
一連當了10多年多年來的裁判,覺得不管是教練、裁判還是球員的素質都提昇了,不得不說的是「教練」。
也許是和「正向輔導管教」有關吧!
教育部要求老師們推展正向輔導與管教,用鼓勵代替責罵,用正向言語取代負面情緒,在球場上我看到了,也聽到了。
在這一場的六年級乙組的冠亞軍戰,雙方打的如火如荼,分數是你來我往,互有領先。就這樣一路纏鬥到第四局下,比賽結束,分數一樣。依規程比殘壘數,也一樣。最後不得已只好雙方各派一名選手出來「擲銅板」。
嗯!各位臉友,大家沒看錯,是「擲銅板」決勝負。
就在「擲銅板」決勝負下,分出了冠亞軍。也就和平落幕。
我要陳述的是,通常冠亞軍戰都是火藥味很中的比賽,教練、選手的壓力不可言喻,其實裁判的我也沒小到哪裡去。
但我卻發現到,雙方的教練在這場球賽中,使用的語言都是「正向」的,沒有以前的咆哮或斥責,卻是讓我驚豔的,「教練」的水準進步了。
以往,只要球員在場上有小小的失誤或是恍神,為了勝負,教練通常都在場邊就會開罵,甚至用大聲公。(也要肯定這次大會決議,比賽期間禁止用大聲公,也許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
但,這次教練都是說「專心」就對了,「失誤沒有關係,球撿起來傳好就好」,「你們守的很好,擋下就很好」。甚至於不管球員打的如何,打擊出去教練就大喊「水啦」給孩子們鼓勵,有時打出界外,教練和孩子也自己默默的偷笑。
無妨!我喜歡這樣的打球氛圍。
除了教練外,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的水準也提高了。
前些年還會聽到零星互罵的或是講反話激怒對方球員的情況,今年也少了許多許多。我聽到老師的指導是這樣,對方打全壘打是對方打的好,我們也可以,只要發揮我們在學校練習得水準,別緊張。我們要用平常心面對比賽,但一定要全神專注,這就是我們的態度和高度。
這讓人聽的好不感動,其實在不論在教室,不論在球場,每一個有老師有學生的地方就是教學的現場,老師和學生也在發生不一樣的變化。
昨天,歐用生教授說,日常生活中就是在學習,我們要讓熟悉的地一樣有風景的存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