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990703歡欣收割新聞

高市明德國小推廣種稻體驗「讓我們歡欣收割慶豐收」990710大愛新聞


高市明德國小推廣種稻體驗「讓我們歡欣收割慶豐收」990703港都新聞






國語日報
割稻慶收成 體驗農村樂---2010/7/4

莊舒仲/高雄報導

 望著結實纍纍的金黃色稻穗,喝著濃濃米漿,聽著現場演奏的〈農村酒歌〉,念著〈憫農詩〉,昨天高雄市明德國小學童在大太陽下,親手以鐮刀割稻,並使用傳統脫穀機脫穀,體驗舊有的農村文化。回想過去幾個月的人工除蟲、除草、用廚餘餵食鴨子和觀察水稻等學習歷程,小朋友開心的說,四個月的「鴨稻共生」有機種稻,趕上學期結束前收成,為生命教育課程,畫下美好句點。

 明德國小把稻子播種、觀察、除草、收割、脫穀及晒穀等一連串農事,融入自然、語文、藝術與人文、社會等各科,希望小朋友從過程中,學習稻子彎腰謙卑的精神。

 種稻教學在昨天告一段落後,稻穀將平鋪在校園操場旁的教學平臺上曝晒,暑假期間,再請學生返校參加碾米和分裝,然後帶回學習成果。

 五年級李穎瑄說,鴨稻共生的鴨間稻種植方式很有趣,鴨子會吃田裡的害蟲和福壽螺,還會幫忙除草。她常親手餵剩飯給學校的六隻鴨子吃,感謝這些農務的好幫手,讓她體驗對不同生命的尊重。

 學生李冠穎也說,一邊收割一邊喝著創意米漿﹐味道和感覺就是不一樣,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心情,就是「讚」﹗

 圖說:高雄市明德國小在校內開闢農田,將鴨間共生種稻融入各科課程,讓學童體驗古早農村生活。攝影/莊舒仲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7843&keyword=明德國小


高雄市明德國小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體驗
http://www.tw-taiwannews.com/?action-viewnews-itemid-2294
吳文局 / 高雄市明德國小利用校園草地進行鴨稻共生的有機栽種,日前歡慶收割。五年一班李穎瑄說鴨間稻的稻米種植非常有趣,鴨子會吃田裡的害蟲,幫我們除草,而可以親手將廚餘的米飯餵給學校的六隻鴨子,也是另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明德國小配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辦理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今年在學校的中庭草地上,建立了一片屬於明德國小師生的水稻田。秧苗從三月四日星期四插秧算起,到今天七月三日星期六已經接近四個月的稻田裡是結實纍纍充滿著金黃色的稻穗。
稻子在這四個月的生命歷程,經過了鴨稻共生的有機栽種,小朋友的人工除蟲、除草和實地的體驗和觀察水稻的成長歷程,讓這得來不易的金黃稻穗充滿的感恩與感動。雙手親自下田插秧,體驗稻子成長的完整歷程,到現在要親手收割,相信這會是一份屬於生命教育的完整體驗。
收割典禮舉行祭拜土地公的儀式,由校長恭讀祝文及與會來賓一起祭拜,感謝天、感謝地讓這一片泱泱水田可以豐收。之後明德國小直笛團小朋友更現場演奏「農村酒歌」來增添歡欣氣氛。
明德國小的志工團在這一場饗宴中全力支持,志工媽媽、爸爸們在小朋友下田收割時也正準備著香濃好喝的自製米漿。現場濃濃的米漿味,洋溢著稻田四周,隆隆的果汁機聲,似乎也在慶賀著這歡欣的日子。
典禮後邀請在場的民意代表、及社區里長和家長及三、四、五年級學生共同下田收割。學校邀請美濃產銷班班長曾啟尚老師說明收割方式,並現場解說傳統脫穀機的使用,小朋友將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以鐮刀割稻並使用傳統脫穀機脫穀,讓明德國小師生可以再次體驗舊有的農村文化。稻穀最後將平均的灑在操場旁的教學平台上來進行曬穀,暑假再進行碾米及分裝。最後登場的是在視聽教室的「認識發芽米」講座,邀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郭同慶博士來解說什麼是發芽米及製作流程,郭博士更是現場用電鍋煮起發芽米,讓與會的師生、來賓一同品嚐。五年一班李冠穎說,志工媽媽們的創意米漿有芝麻口味,喝起來真是與眾不同,只有一個字來形容,就是「讚」!
學務主任吳峯森表示,從學期初的插秧到學期末的稻米收割,這個學期讓學童有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體驗學習,也讓學童藉由親手踩泥巴、插秧、收割、脫穀去體驗「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校長馮綉雯表示,連續四個月的種稻體驗活動,從3月4日插秧開始,學校安排一連串的教學課程。結合自然科的稻米生態觀察和鴨間稻觀察,結合國語的憫農詩教學,結合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寫生創作和「農村酒歌」的直笛教學,結合社會科的農村文化教學,結合教學參觀日的創意米食秀等等,到今天7月3日的收割、脫穀、曬穀一連串的課程,都讓學童們一起來學習稻子彎腰謙卑的精神。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為明德注入了另一道活水,豐富的學校課程和體驗。


20100705 讓我們歡欣收割慶豐收,高雄市明德國小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
Submitted by admin on 2010/07/05 – 20:39:49No Comment
(照片由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高雄市明德國小利用校園草地進行鴨稻共生的有機栽種,日前歡慶收割。五年一班李穎瑄說鴨間稻的稻米種植非常有趣,鴨子會吃田裡的害蟲,幫我們除草,而可以親手將廚餘的米飯餵給學校的六隻鴨子,也是另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明德國小配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辦理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今年在學校的中庭草地上,建立了一片屬於明德國小師生的水稻田。秧苗從三月四日星期四插秧算起,到今天七月三日星期六已經接近四個月的稻田裡是結實纍纍充滿著金黃色的稻穗。
稻子在這四個月的生命歷程,經過了鴨稻共生的有機栽種,小朋友的人工除蟲、除草和實地的體驗和觀察水稻的成長歷程,讓這得來不易的金黃稻穗充滿的感恩與感動。雙手親自下田插秧,體驗稻子成長的完整歷程,到現在要親手收割,相信這會是一份屬於生命教育的完整體驗。
收割典禮前舉行祭拜土地公的儀式,由校長恭讀祝文及與會來賓一起祭拜,感謝天、感謝地讓這一片泱泱水田可以豐收。之後明德國小直笛團小朋友更現場演奏「農村酒歌」來增添歡欣氣氛。
明德國小的志工團在這一場饗宴中全力支持,志工媽媽、爸爸們在小朋友下田收割時也正準備著香濃好喝的自製米漿。現場濃濃的米漿味,洋溢著稻田四周,隆隆的果汁機聲,似乎也在慶賀著這歡欣的日子。
典禮後邀請在場的民意代表、及社區里長和家長及三、四、五年級學生共同下田收割。學校邀請美濃產銷班班長曾啟尚老師說明收割方式,並現場解說傳統脫穀機的使用,小朋友將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以鐮刀割稻並使用傳統脫穀機脫穀,讓明德國小師生可以再次體驗舊有的農村文化。稻穀最後將平均的灑在操場旁的教學平台上來進行曬穀,暑假再進行碾米及分裝。最後登場的是在視聽教室的「認識發芽米」講座,邀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郭同慶博士來解說什麼是發芽米及製作流程,郭博士更是現場用電鍋煮起發芽米,讓與會的師生、來賓一同品嚐。五年一班李冠穎說,志工媽媽們的創意米漿有芝麻口味,喝起來真是與眾不同,只有一個字來形容,就是「讚」!
學務主任吳峯森表示,從學期初的插秧到學期末的稻米收割,這個學期讓學童有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體驗學習,也讓學童藉由親手踩泥巴、插秧、收割、脫穀去體驗「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校長馮綉雯表示,連續四個月的種稻體驗活動,從3月4日插秧開始,學校安排一連串的教學課程。結合自然科的稻米生態觀察和鴨間稻觀察,結合國語的憫農詩教學,結合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寫生創作和「農村酒歌」的直笛教學,結合社會科的農村文化教學,結合教學參觀日的創意米食秀等等,到今天7月3日的收割、脫穀、曬穀一連串的課程,都讓學童們一起來學習稻子彎腰謙卑的精神。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為明德注入了另一道活水,豐富的學校課程和體驗。
http://www.10000.tw/?p=9833


明德國小學童種稻體驗 歡喜收割 2010年07月04日第09版第041則新聞

【記者李聿芸/高雄報導】左營區明德國小配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辦理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昨天舉行收割典禮祭拜土地公的儀式,由校長馮綉雯恭讀祝文及與會來賓一起祭拜,感謝天、感謝地讓這一片泱泱水田可以豐收,隨後明德國小直笛團小朋友更現場演奏「農村酒歌」來增添歡欣氣氛。

http://www.5550555.com/chinanews/2010/07/03/09/041.php?news_no=2010070309041&screen_width=1600&screen_height=1200&sunny=&sunny_wtt=




新聞標題 : 高市明德國小推廣種稻體驗「讓我們歡欣收割慶豐收」
記者/陳冠喬報導
明德國小配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辦理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今年在學校的中庭草地上,建立了一片屬於明德國小師生的水稻田。秧苗從三月四日星期四插秧算起,到今天七月三日星期六已經接近四個月的稻田裡是結實纍纍充滿著金黃色的稻穗。稻子在這四個月的生命歷程,經過了鴨稻共生的有機栽種,小朋友的人工除蟲、除草和實地的體驗和觀察水稻的成長歷程,讓這得來不易的金黃稻穗充滿的感恩與感動。雙手親自下田插秧,體驗稻子成長的完整歷程,到現在要親手收割,相信這會是一份屬於生命教育的完整體驗。

收割典禮前舉行祭拜土地公的儀式,由校長恭讀祝文及與會來賓一起祭拜,感謝天、感謝地讓這一片泱泱水田可以豐收。之後明德國小直笛團小朋友更現場演奏「農村酒歌」來增添歡欣氣氛。

明德國小的志工團在這一場饗宴中全力支持,志工媽媽、爸爸們在小朋友下田收割時也正準備著香濃好喝的自製米漿。現場濃濃的米漿味,洋溢著稻田四周,隆隆的果汁機聲,似乎也在慶賀著這歡欣的日子。

典禮後邀請在場的民意代表、及社區里長和家長及三、四、五年級學生共同下田收割。學校邀請美濃產銷班班長曾啟尚老師說明收割方式,並現場解說傳統脫穀機的使用,小朋友將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以鐮刀割稻並使用傳統脫穀機脫穀,讓明德國小師生可以再次體驗舊有的農村文化。稻穀最後將平均的灑在操場旁的教學平台上來進行曬穀,暑假再進行碾米及分裝。最後登場的是在視聽教室的「認識發芽米」講座,邀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郭同慶博士來解說什麼是發芽米及製作流程,郭博士更是現場用電鍋煮起發芽米,讓與會的師生、來賓一同品嚐。

http://www.mmlnews.com/shownews.asp?pid=P990701013&PageNo=&PageSize=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