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靜思書軒閱讀記趣

靜思書軒閱讀記趣
每個星期四早上的晨光,總是給自己30分鐘的時間到靜思書軒看書,陪不同班級的孩子一起看書。靜思書軒總是給我寧靜的氛圍,在這樣充滿人文氣息的空間閱讀,是一件身心愉悅的事情!喜歡攝影的我,今天要來介紹一本故事書—經典攝影故事,是一本紀錄有關於用攝影鏡頭前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頂尖的攝影師,每一張相片都是一個故事。接下來就一起分享,我閱讀後的內心小劇場!

首先介紹,黑面琵鷺界赫赫有名的Mr. Happy-王徵吉老師,他說:一生做對一件事就好。
第一次遇見王徵吉老師是在七股的黑面琵鷺解說區,那時候是帶著明德的孩子去參加校外教學,也一起錄了三立電視台的節目。看著王老師用生動的肢體和口吻來介紹他所拍攝的黑面琵鷺,足跡踏遍黑面琵鷺的遷徙地。心中只能揚起那深深的感嘆和敬佩,怎麼這麼厲害!這是一趟很值得很棒的校外教學!後來才知道這次的解說真是賺到了,要請到王老師來上課,真的很不容易的!有種「吃米不知米價」的感覺!
咦?那第二次呢?就是今天在靜思書軒和孩子們看書遇到的。原來王老師為了保育黑面琵鷺有這麼多的故事,歷經王師母在拍攝途中意外過世,攝影器才被偷等等,但都沒有動搖過王老師心中的意志。就是要把黑面琵鷺介紹給更多人認識,透過認識和瞭解,這樣才能把保育的工作推廣出去。臺灣是一個美麗、溫暖的島嶼,是一個動植物的天堂。王老師要用手中的相機,當作宣揚環境教育的工具。我想,我也可以。今天沒做,以後也許就沒機會做!
再來要介紹的是攝影師王汶松,他說,希望一連串的海洋海底攝影,可以讓大家知道:「任何水下工程或是垃圾都會長久存在著,也會在水下發展出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卻是想著,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該如何發展。就拿最近的「口罩」而言,辛辛苦苦排隊或是網路定的口罩,卻成了另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當在路上看到口罩翩翩飛舞,也是五味雜陳啊!如果用過的口罩也飛進了大海,飄進了小河,而不是進了垃圾桶、垃圾車。那麼除了垃圾污染之外,也隨著傳播了病毒,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是沈昭良攝影師說:「特別來到這個時代,攝影應該要有一些跨域的結合。」又說:「時間的長度是有意義的,你會改變,我也會改變,我們之間的關係會改變,這些都會在攝影裡出現。」我卻是這樣想著,真是貼切現今時間的流序,課程要跨域,課程也因為時間而有所變化。人的成長、變化也是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總之,攝影可以幫生活周遭記錄點點滴滴,有一天是可以重新檢視和定義,就如同我們與環境之間的羈絆。
閱讀是一件可以讓心靈和知識成長的活動,也是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大家一起看書吧!沒事多看書,多看書長智慧。JUST DO IT !

同步發表於https://www.facebook.com/179685632195218/posts/1617993438364423/?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