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等高鐵的空檔去探訪了一下
花點時間看看舊屋裝著文創的包裝
赫然發現新舊文化的對話並沒有隔閡
而是可以和這條街道融成一體
這感覺很棒 可以看到文化的脈絡和傳承意味
另一個發現是店面的面寬幾乎都一樣
但是都非常的「深」間
不僅二進甚至到三進 中間都還有天井做區隔而自然採光
如果我沒記錯據店家說明
當初課稅的規准是依據店面的寬度而不是店面的面積
是故 商家都買到課稅的最低限度絕不超過
如面寬3.63公尺是一個級距 絕對不會買到3.64公尺的概念
至於要買到多深間 就不在課稅的規准裡
再回來說說文創店的裝潢 有歐風也有日風也有就臺風
各有各的特色
地主將店面委託給專業人士做管理 而承租者所要經營項目也得需要專業人士的評估核准才行
「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學」藝埕、「聯」藝埕、「青」藝埕、「合」藝埕、「同」藝埕
就是同一位地主委託專業CEO經營的
更令人讚賞的是這些藝埕都寫著歡迎參觀無論是否消費
由此可見文化的意涵是融入在地的社區營造是成功的
從環教的角度來看「文化保存」更是成功的
在這之間有看到幾個國小的孩子拿著導覽圖
對店家東問問西問問的
聽到店家對著孩子在解說一幅畫 說明迪化街的過去
也提到一位畫家是「郭雪湖」(於台北大稻埕)
可以請孩子多去看看他的畫
是在認識社區環境和文化扎根
也碰到幾梯營隊的大孩子也是在對社區做踏查
走在迪化街讓我想到了高雄鹽埕的舊崛江
不過風味卻是不同的
「布裝」、「中藥」、「南北雜貨」依舊
然「文創」的原素加入卻讓這風韻更加濃郁
名聞遐邇的霞海城隍廟香火鼎盛
我也來祈求這趟的旅程平安順利
永樂市場也不得不提一下 因為有冷氣啊
拉哩拉雜的寫了一堆 連我自己都驚訝
再寫下去應該也沒人看了 止筆於此(應該是鍵盤才對)
那就一起看相片吧